5大教養類型,選擇當不同類型的父母,就會教出不同人格的小孩!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教養方式,不同類型的父母,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發展,教出不同的人格,或不同表現的小朋友。父母的教養類型有5種,當中包括專制型、忽略型、民主型、溺愛型和不一致型的父母,不過有不少家長,都有夾雜兩種的類型來教小朋友,來看看不同類型有什麼分別和教出來的小孩是怎樣的。
專制型
父母的表現:
專制型的父母,他們會以權力與限制方式的控制小朋友,他們要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思去做,不讓小朋友走出自己所預期的範圍,就好似是軍人與士兵的關係,子女就是需要聽父母的,而小孩都沒有什麼空間的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子女的表現:
在專制型中成長的小朋友,他們的性格都是比較被動的,沒有什麼主動選擇的空間,會令到小孩是比較不動腦。同時,他們的角色就是接受命令的一方,認為沒有改變的空間,長大後就會比較消極和缺乏思考與判斷能力。
忽略型
父母的表現:
忽略型的父母,他們都會想省麻煩,因為怕麻煩而滿足小朋友的慾望,同是也會與小朋友保持距離,「方便」就是他們的原則,不會回應太多對小孩的感情。即就是說,當小孩有事時,只解決好問題就好,但不會多關心小朋友的情感,也不會找出當中背後的原因。
子女的表現:
在忽略型成長的小朋友,他們長期的被父母的忽視,情感上都得不到安撫,他們的自我價值都會比較低,也很難與人建立依附關係,會自動的與人保持距離,影響小朋友的社交發展。
民主型
父母的表現:
民主型的父母,在與小朋友的溝通與互動上,都是以雙向和尊重的開放態度,父母與孩子都有空間的表達自己的意見。有獎也有罰的教育原則,並不會命令與指責小朋友,讓小朋友自己選擇與負責。
子女的表現:
在民主型成長的小朋友,他們在許可的情況下,學懂了選擇和負責任,他們都會比較上獨立,對於新挑戰,他們都不會避免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都會比較高。
溺愛型
父母的表現:
溺愛型的父母有兩種,一種是小朋友做什麼,他們都會接受,不會糾正小朋友所做的事,只要小朋友有情緒的變動,他們就會妥協給予安慰,並沒有要求與指導小朋友。第二種就是過度的保護小朋友,會先幫小孩比較就決定,但又不想小朋友受苦,給予小朋友最好,也會滿足小朋友所有的要求。
子女的表現:
在溺愛型成長的小朋友,當他們脫離父母的掌控時,他們不會分辨自己的行動是對是錯,會做出攻擊上的行為,也未必會懂得尊重別人,表現都會比較的自得中心,不會考慮別人立場的感受。
不一致型
父母的表現:
不一致型的父母,他們並沒有指定的一種的教養方式,一時可能是專制型、一時可能是忽略型和民主型,沒有規定的一種原則,隨時都會變動。
子女的表現:
因為父母的改變,都會令到小孩難以得到父母的認同,和無所適從父母的要求,都會比較上沒有信心和安全感,經常都會懷疑自己做得好不好。
Photo: Google / mamasup / mamari
Cover Photo: kokuchpro / OurPho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