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寶寶喝奶奶一段時間就該慢慢開始吃副食品,除了增加其他營養外,也練習咀嚼的力量,等到時機成熟時,就可以開始跟著吃大人的食物!但困難的是,我們該如何抓寶寶吃副食品及慢慢正常飲食的時機?有些媽媽說,建議在孩子牙齒全都長出來之前,應該以「泥」為主食,光是「泥」的製作就可以有非常多的變化,想要多營養就有多營養!
但以發展學的角度來看,「泥」只不過是孩子練習咀嚼的一個過程而已,即使牙齒還沒長出來,他們也大部分都已經包在牙肉中蓄勢待發了,應此適時地讓寶寶接觸顆粒狀、需咀嚼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!
一般來說,寶寶的飲食發展應該大概有三階段:

👣STEP 1. 流質:奶->濃湯->糊
寶寶剛出生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吸吮而已,基本的主食都是奶奶,直到大約4個月出現厭奶症狀時,就可以開始嘗試讓寶寶吃寶寶米糊、果汁等,不過剛開始都還是嘗試期,較敏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拉肚子等不適反應,這時爸爸媽媽就可以考慮過一個月再試試看!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拉了一次肚子就再也不給他嘗試喔!
👣STEP 2. 副食品:細泥狀->粗泥狀->細顆粒->粗顆粒
寶寶開始食用副食品也是有先後順序的!首先,應該從細泥狀開始嘗試,用果汁機把食物打成泥狀,接著,不管寶寶有無長出牙齒,也都可以慢慢增加副食品的粗糙度!過度食用精緻的食物對於咀嚼並沒有幫助,且未來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挑食、不知道怎麼吃大塊食物的狀況。👣STEP 3. 大人食物:軟食塊->硬食塊
大約在寶寶一歲前後,就可以讓他們嘗試吃大人的食物了!從簡單的軟食開始,像是:蘿蔔糕、地瓜、饅頭等,再慢慢練習到硬食,如:肉、雞腿。發展好的孩子甚至僅一歲多就可以自己啃排骨、吃玉米了呢!

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因為過度保護小孩就不讓他們嘗試,這些都與他們未來的咀嚼、口部肌肉發展,甚至是語言能力息息相關!剛開始吃不一樣的東西一定會有磨合期,孩子哭鬧或偶爾小小嗆到都是正常的反應,小孩的適應力是非常強的,多試幾天很快就會上手的!

Source : Pinterest